百年騙局的「西藥治感冒」,可以休了吧!~~系列說明之2
這是林醫師評論「台灣濫用感冒藥」的系列連載專欄,目的是傳播正確健康知識。民眾有看不懂的,歡迎隨時提問。同時也願虛心接受醫師同行的指正或補充。但事先聲明,醫師同行要指正,請示真實姓名(及服務醫療院所),以示對發言內容完全負責。
今天(2017/11/02)我們繼續來談「感冒有必要用到抗生素嗎?」
昨天說到,感冒的感染病原約有90%是病毒,約有10%是病菌。抗生素只能殺死病菌,不能殺死病毒,如果對佔有9/10比率的病毒性感冒濫用抗生素,不但不能殺死感冒病毒,這些抗生素反而會殺死腸道內幫身體吸收營養的有益菌,當這些有益菌減少,身體免疫力的「後勤支援」也會減少,所以抵抗力反而會降低。
抗生素會殺死腸道的有益菌,用多了常常會有腹瀉的情形,現在有些賣抗生素的藥廠會建議醫師同時搭配乳酸菌膠囊,就是這個道理。
可是對那1/10的病菌性感冒,抗生素就派得上用途了。到底是病毒性或是細菌性的感冒,最正確是靠細菌培養,但是有經驗的醫師可以依臨床症狀約略區別出來,必要時可以先用抗生素。
就臨床症狀來看,病菌性的感冒,症狀比較侷限,病毒性的感冒,症狀比較廣泛(全身性)。例如,若只是有喉嚨痛、扁桃腺發炎,而無全身痠痛、全身倦怠的症狀,就比較偏向於病菌性;反之,就比較偏向於病毒性。
教科書的規定,抗生素的使用程序應該要經過細菌培養,確定之後才用。但是現在很多醫師害怕醫療糾紛,一開始就會採用預防性的抗生素投予,依照概率計算,這種方式,10次有9次是錯的。濫用抗生素會殺傷的腸道內的有益菌而降低免疫力,反而得不嘗失。
總之,抗生素的使用如果依照準則,就必須做細菌培養,如果不做細菌培養,要做預防性或經驗性治療(Empiric therapy)也要依臨床症狀慎重使用,使用抗生素的比率不應該過高。
今天「感冒有必要用到生素嗎?」就先談到此。看倌們有任何疑問,歡迎隨時提出,我將盡力解答,也歡迎您將此資訊分享給親朋好友。
明天再繼續來談「同樣都是打噴嚏、流鼻水,感冒與過敏性鼻炎要如何區別?」
留言
張貼留言